江西遂川人有顺口溜:“左安的猪仔,珠田的鸭,五江姜笋,衙前的菇,汤湖的狗牯脑茶叶,草林的豆饼,堆前的金桔,大坑的茶油蜂蜜,碧洲的豆腐,于田米粿顶呱呱”。这里的于田米粿指的就是“麻籽米粿”。
麻籽米粿,一种用糯米、白芝麻和白糖制成的特色小吃,外形比鸡蛋大些,焦黄的外表沾着白芝麻,油香黏糯,嚼劲十足。在90年代,当地人上于田镇上赶集,总会给自家小孩带上几个,吃完小孩能开心上一整天,算是独一份的童年味道了。
开始的麻籽米粿不过几分钱一个,到后来的5毛,再到现在的1元。也许是时间改变了人们的味觉,也许是环境变迁改变了人们的感受,也许是摊主们一茬换一茬中,传统的手工技艺、取材或做法悄然发生改变,麻籽米果没有小时候的好吃了。
如今镇上依旧能坚持做正宗的,地地道道的麻糍米粿的人屈指可数,传统美食即将面临失传的风险。肖阿姨一家就是镇上还坚持做传统麻籽米粿的手艺人,看看她是怎么做的。
【食材】 优质糯米、白糖、白芝麻、食用油。
【做法】 1、精选优质糯米,用水浸泡一天一夜,磨成米粉,以前用锤子捶打成粉,现在直接借用机器研磨成粉,沥干水备用。
长糯米煮熟后比较硬,黏度相对较低,适合包粽子和做米糕,而圆糯米比较容易煮烂,煮熟后黏性很高,适合煮粥、做年糕或者汤圆,这里用来做麻籽米果的就是圆糯米。
精选的优质圆糯米,具有精白度高、粘性大、颗粒饱满、杂质少、杂米少、碎米少、气味良好的特点,归纳为“精、新、糯、纯”四个字。
2、按一斤糯米粉二两水的比例,将糯米粉和水放在盆里;大火热锅,倒入适量油,最好用油把锅全部刷上,再一起往锅里倒入糯米粉,用铲子使劲推成团,直到糯米粉成团,表面焦黄,有弹性,不粘手为好。
里刷上一层油,避免米粉粘锅。用特制的铁铲来回推动糯米粉,是一道特别费时费力的工序,这需要制作者拥有强大的臂力和腕力,要是没做好准备贸然去尝试,估计连铁铲都握不利索,挥起铲子使出吃奶的力气,只怕米粉也是纹丝不动。
肖阿姨虽然已经做了30多年的米果,但随着年岁渐长,体力也大不如从前,所以推米粉这项活计,就落到了儿子手上。
二十分钟之后,糯米粉由分散的糊状逐渐黏成两三块小团,这时候还顾不上休息,需要继续加大力度翻动糯米团,使其在铁锅内受热均匀。反复铲动翻面,糯米团表面变成斑驳的焦黄色,形态类似油炸之后膨胀开的年糕,黏性十足,拉扯不断。
3、将成团的糯米团,先滚上一层糯米粉,切成条状,用手搓揉成圆条,切成1厘米厚的片状小剂子,一个个摆平备用。
糯米粉在之前的反复推动下,已经变得非常有韧性和弹性,这时候只需要切成片状的剂子,等待油炸即可。这里剂子可以不用特意揉成圆形,因为它下油锅之后会膨胀开,照样还是圆滚滚的样子。
4、锅内倒入半锅油,待7成热,将糯米剂子下锅油,炸成型后捞出,控干油。
作为碳水一大主力军的糯米,和油脂在高温下的结合,激发出本身的“野性”,慢慢膨胀,积蓄能量,能让人感觉到它的每一寸“肌肤”都在呼吸,让你看到它竟还有这般可能。
5、将炸好的米粿,放入大盆中,淋上一层化开的白糖水,再均匀撒上炒香的白芝麻,翻动均匀就可以食用了。
吃麻籽米粿,一般先用舌头舔表面香芝麻吃,吃完芝麻再咬一口香甜软糯的米粿,糖的甜味、芝麻香味、糯米的软绵与清香在口腔中混合,舌尖上流动,极富嚼劲,越吃越香。
麻籽米粿,除了平日给小孩解解馋虫,如果村里有小媳妇生孩子满月或周岁时,娘家人也会买来麻糍米粿来祝贺。主人家把米粿按人头分,送到每家每户,这风俗自古传到今,叫尝喜(常喜)。
立夏时节,当地人也会买上一些,分给左邻右舍,分享甜蜜的喜悦。只是这种传统的小吃,已经渐渐被遗忘,在零食品类繁多的现在,多数人记得的,依旧还是儿时麻糍米粿的滋味,甜甜的,香香的……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