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云:“寡言养气,寡虑养神,寡欲养性。”
少说有益中气、少思有益精神、少欲有益品格。
人生最好的活法,是一种简单寡淡。
让心灵安宁,让自己平静,才是一个人最好的境界。
一、寡言,是内心的强大
古人云:沉默是金,雄辩是银。
在这个世界上,那些讲话越多,越聒噪的人,其实内心往往越脆弱。
那些保持沉默,不屑争辩的人,才是真的强大。 宋朝宰相吕蒙正,从小家贫,中了进士之后,因为皇帝赏识,没过几年就升任参政。
下朝的时候,有人在背后讥讽他:一脸寒酸样,也配参政吗?
他却假装没有听到,头也不回往前走。
身边的同僚愤愤不平,想要回头理论。
他拉住同僚说:不必理会,他怎么说是他的事,与我又没有什么损伤。
身边的人为之折服,说他将来必能当宰相!后来,他果然做到了宰相。
庄子说:大辩不辩。
真正内心强大的人,是不需要争论的。
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知道自己的时间要花费在哪里。
这样的人,内心自有一份笃定。
不必在意别人说什么,人生几十年,活出自己,才是最好的修行。 二、寡欲,是灵魂的安宁
荀子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欲恶同物,欲多而物寡,寡则必争矣。”
人的欲望是无穷的,但是外界的物质却是有限的。
一个人一旦对自己的欲望不加节制,很容易陷入无休止的争斗之中。
时间久了,很容易招惹灾祸。 任顺帝大将军的梁冀,在当官的时候,利用职务之便,四处搜刮钱财,聚敛财富。
一时之间,民不聊生,百姓都身处水深火热之中。
他贪财如命,总揽朝政后,他打着皇帝的旗号,指派亲信对全国财富进行普查,将富贵之人的名字地址通通登记,随后抓住目标加以陷害,为敛钱财不折手段。
一时间,朝野大乱。
汉恒帝对此也早有耳闻,一直忍气吞声,后来实在因为几件事忍无可忍,便决心将其治罪。
梁冀在面临精兵围剿时,自知大祸将至,被迫服毒自杀。
古人说:知足者富。
真正的富足不是物质的丰饶,而是内心的满足。
作家蔡澜有一次在印度旅行,老太太天天给他煮鸡吃。
他说自己要吃鱼。
老太太一生都在山上生活,表示自己没有吃过鱼。
蔡澜拿纸画了一条鱼给她,说:“你没有吃过真可惜呀。”
老太太望着他说:“先生,没有吃过的东西有什么可惜呢?” 人的肉身是有限度的,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没法享受的东西。
生活的本质,绝非是满足物欲,而是更好的享受生活,珍惜当下。
内心宁静淡然,才是人这辈子最大的福分。
三、寡虑,是精神的减负
古人说:“绝思虑,守精气,养神之道也。”
人不能不思考,但是也不能思虑过重。
人生的很多事情,其实都是毁于想太多。
后羿是古代著名的神射手。
平日里百步穿杨,百发百中。
某日,夏王召见,希望看他射箭。
并且许诺,射中了赏赐百金,射不中则要挨罚。
后羿听了之后,心中焦虑不已,再也没法屏气凝神。
神射手最终脱靶。
这种情形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。
越是焦虑,越是重视,越容易出问题。
曾国藩曾说:当下不杂,未来不迎。
当时不杂,面对唯一可以把握的当下,大脑一定要保持清明。
不要被无谓的想法干扰自己,不要被内心的杂念绊住。
曾经有人向马祖禅师请教如何修行,马祖禅师答:饥来吃饭,困来眠。
这个人就很奇怪,说,其他人也是这样做的啊,难道他们和你一样用功?
马祖回答说,不是的,他们吃饭的时候想着睡觉,睡觉的时候想着吃饭,而我,吃饭就是吃饭,睡觉就是睡觉,所以不一样。
很多时候,我们感到焦虑,就是因为脑子里同时装了太多东西。
专注当下,把手头的事情做好,就是一个人最大的修行。
老子曾言:少则得,多则惑。
很多东西,不是越多越好,而是越少越好。
言少事少,虑少忧少,欲少祸少。
人活到极致,就是寡与少。
唯有如此,人生才能摆脱负累,自在从容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