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

遂川网

x
温馨提示

本插件主要是实现一些右键的相关控制功能,您可以自己编写提示内容,也可以设置不提示

我知道了

热图推荐

找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恋爱结婚很重要

[复制链接]

2020-11-16 22:40:00 1924 0

遂川网小红娘 发表于 2020-11-16 22:40:00 |阅读模式

遂川网小红娘 楼主

2020-11-16 22:40:00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
前言
还记得,在我心理学本科的时候,曾有幸聆听了郑晓边教授(华中师范大学)的《变态心理学》科目。他的课,风趣幽默,妙趣横生。印象最深刻的一幕,是他摆着兰花指,扭动着身姿,问讲台下听课的同学们:“你们为什么会选择心理学这个专业呀?这个专业未来能赚钱吗?”台下的同学们各抒己见,又迷惑而忐忑的望向台上这位老教授。
教授轻快地说:“心理学确实不是个赚钱的学科。但,心理学能使人开心(心态好),而开心(心态好)会影响人们赚钱。”
是啊,多年过去,我不禁感叹,曾经学过的《变态心理学》科目,其核心意义也不完全是为了表述各种障碍和症状表现,而是人们应该更加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。
不知不觉,在婚恋行业从事专业的情感心理咨询及培训工作,已历8年。乐此不疲的学习心理学这个专业也已12年有余。自知,对人们的情感和心理的关系有一定的见解。从一些专业材料的数据上看:在心理咨询领域,长期购买心理咨询服务的人群,其主要的问题大都是自身情感关系出现了问题,具体包括:恋爱关系、夫妻关系、婚姻家庭关系、亲子关系、婆媳关系。而这其中,又以男女情感关系为主要核心问题,占比约80%左右。
由此可见,在人们的婚恋情感关系中,情感关系的质量离不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。(情感关系中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情感心理健康”的表述)
在此关注心理健康(精神卫生)之日,我想用一种特别的方式,讲一讲婚恋情感关系中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。

Part.1 渣男
随便看看新闻,我们总会发现这个社会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渣男、浪女。
所谓渣男,无外乎三点特征:不负责、不要脸、不是人。(对不起,我骂人了)


渣男代表:何书桓
曾有个年轻的中年男子,35岁,事业有成,有家室,也有孩子,在外找小三,一开始跟小三说自己单身,被小三发现后,就说自己快要离婚了,跟小三才是真爱,就这样“愉快”的睡了三年多,一直没被原配发现,而后小三逼婚,这位“真爱”男子挥一挥衣袖,去了远方(回归家庭)。
又曾有个年轻力壮的青年,28岁,文艺而不失上进,练健身,有才情,最重要还单身,对,这次是真的单身。每每自恋,会发发自拍,炫耀一下肌肉和自己的“假装有多努力”。冷不丁的有按耐不住的小姑娘点了个赞,最近几天的“猎物”就算是到手了(过几天,随便等等也总是会有的)。他说这不叫随意,顶多叫随性,或者自我放飞,而喜欢也不是放肆,喜欢是认赌服输。
噢,对了,曾还有个48岁的大叔,说他就是想找一个处女结婚,不是处女的绝对不行。于是他一次又一次、一次又一次的穿好裤子,在第二天清晨,“含着泪”离开了酒店。
……
渣男千千万,细细数也数不过来。常见的渣男多半是为了“性”(出轨),也有很多是为了“财”。有坑自己女友的、有坑自己老婆的,多半是骗去传销或是卖淫,当然也有少部分吃软饭还惹“饭票”不开心的,那就另当别论了。


那么,渣男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?
檀老师经过研究发现:渣男,也许是因为童年里,缺少个好父亲。
父亲的功能是建立秩序和规则,小时候缺乏管教,不知天高地厚,对错是非,容易狠心的对待自己的伴侣,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该做的,什么是不该做,什么是道德的,什么是不道德的。他需要靠自我“探索”找到自我存在的感觉。于是很容易随心所欲,也更愿意自我放飞。
简单讲,一般情况下,男人跟自己的父亲关系相处不好的,多半这个男人心理都有问题。要么是缺乏管教,就容易养成骄横,要么是管教太严厉,就容易压抑太久而丧失自我,从而形成怪癖,比如恋物、异装,甚至家暴等等。
也有心理学理论指出,渣男的形成,不一定要怪父亲,强调人类后天自身的整合发展,从而得出另一个观点,渣男的形成,是他自己的选择。渣男他自己经过成长,他就是要选择成为一名渣男,更有甚者还希望能够成为“优秀的”——渣男。
在我们的婚恋情感关系中,遇见渣男并不可怕,选择与渣男纠葛才最可怕,渣男会消耗你的精力(不主动、不拒绝、不负责),渣男会有目的性的占你便宜,渣男的心理健康水平很低很低。


Part.2 浪女
如果说渣男的存在,多半是为了性与金钱,那么浪女的存在,多半是为了爱与物化的安全感。浪女的本质是缺爱与自恋的自我折磨。
在我的咨询经历中,十个男人出轨,有九个都会被自己爱人发现,还有一个是自己没忍住,不小心坦白了。而十个女人出轨,有九个自己的男人都浑然不知,还有一个干脆就是挑明了要闹离婚的。
女人为了爱,是可以付出一切的。而浪女呢?是会不惜一切的!
苏淳茂自杀事件还历历在目,翟欣欣却时而沉默或时而狡辩。作为一名专业的浪女,不是一次两次的骗感情了,目的只有一个:要钱,要更多的钱。哪里讲究什么情感,哪里有什么感情,只有利益,只有我跟你在一起(睡了)之后,你能给我多少钱的“泾渭分明”。这种把安全感物化成了金钱的技能,只有心理不健康的浪女擅长办到。


说到“为了爱”还真有很多这样的真实故事,一个姑娘,长相清秀,身材姣好,举止得体,楚楚动人,有学历,有稳定的工作,积极也上进。却总是多次反复单身,对,多次。而每次单身的原因,只有一个,就是在上一段感情中出轨,而后接下来的这一段感情中迅速分手。连续出轨,她也会说,自己心好累,内心也很痛苦。
她为何会痛苦的“享受着”这个过程呢?她需要不断确认“自己值得被爱”,用肉体的满足不断确信自己是美好的。又或者她厌恶那个“正在成为的自己”,她无法面对,她需要逃离,“我渴望变化,这是一个绝望的挣扎”,用这种方式(出轨)自我惩罚,用这种方式令自己不堪和糟糕。


所以,浪女,是如何形成的呢?
檀老师经过研究发现:浪女,也许是因为童年里,缺少个好母亲吧。当然,也有她后天的自我选择。
母亲的功能是给予爱与营造安全感,小时候缺乏善待、缺少关注,容易感受被忽视,感觉自己是多余的,自己是谁,在自己妈妈的眼里似乎并不重要。这样的女孩长大后,性格很容易焦虑,也有一些相当回避。要么需要通过夸张和强烈的表现来吸引伴侣的关注和满足,要么一直压抑,沉默是常态,不语是唯一。于是她们需要用一些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,于是发展出“躁狂”、“偏执”、“分裂”、“回避”甚至是“边缘”。
有人说,一夫一妻原本的概念是“一生只和一个人”。而现如今,这个概念恐怕已经变成了“一次只和一个人”。如果真是这样,在没遇见浪女的情况下,至少还算是万幸吧。

Part.3 婆媳关系
最后想讲一下婆媳关系,因为这也是个比较常见的问题,檀老师认为十分必要。
一个女人嫁给或者“(长期)恋给”一个男人,除了要看看他和父亲关系好不好以外,更要观察一下他妈妈的性格好不好。而更为重要的是以下三点:
1)男人跟妈妈的关系,是不是“妈宝男”,如果是,请慎重考虑。
一个控制型的妈妈一手造就了“妈宝男”。本质上说,是来源于妈妈的焦虑,焦虑儿子的长大独立,焦虑自己与孩子的分离。妈妈需要孩子永远不长大,来满足儿子永远需要她的这种需要。于是妈妈废了儿子的“武功”,让孩子无能,让孩子不能照顾自己,这样孩子会永远在她怀抱里,不愿向外探索,也就离不开她了。而作为儿子一方,生而为人,长大是发自内心的原动力,他是渴望长大的,但他又要迎合亲爱的妈妈,只好压抑要长大的渴望,其实潜意识里是很愤怒的。


所以,在长大后的儿子会潜意识里找个妈妈(像妈妈性格一样的女人),或者自己并不喜欢的媳妇,来同自己妈妈对抗,来释放自己的愤怒。这样,当2个女人抢1个男人时,这个男人大多时候是不作为,如果他希望婆媳和平相处,他肯定是可以做到的,但他不去做。
综上,如果你性格比较要强,又希望男方有主见一些,请善待自己,好自为之。

2)男人的妈妈与男人的爸爸的关系质量。如果很不好,请慎重考虑。
接着说,妈妈为什么要抓着儿子?
这就要说到爸爸和妈妈的关系,当爸爸“不在位”时,即“消失的爸爸”。你会发现现在很多学校、补习班、兴趣班甚至游泳池里,很多都是只有妈妈带着孩子来,陪着孩子一起玩和学习。于是,爸爸不出现,缺席了,妈妈有且只能抓住自己的儿子。

爸爸为什么不出现,归根结底,这是原生家庭中夫妻双方有了问题,而夫妻的问题又可追溯到前面一代的夫妻模式,因此问题也就成了家族遗传的问题。但核心还是夫妻双方的关系问题,现在有很多情感心理关系咨询(治疗),就是帮助夫妻之间处理冲突问题,提升亲密关系的。

3)男人的妈妈跟自己婆婆之间的关系,如果关系很不好,也请慎重考虑,因为你多半会是被“隔代传”的好对象。
“媳妇熬成了婆婆”,在旧社会就像是翻身农奴做了主人般的兴奋。不显摆和宣泄一下压抑多年的情绪,怎么能够产生“共情”(被理解)的怜悯。
正所谓,原生家庭的烙印,恶性循环的因果。在中国传统家庭中,很多时候会有这样的现象,一个家里,有爷爷奶奶,还有好几个子女,子女又各自结婚,组成了新的家庭。媳妇娶进门,老奶奶多半会比较挑剔,或多或少会找找“茬”,日子久了媳妇自会压抑,也都自学成才了。等了自己儿子娶回了媳妇,终于有了情绪“出口”。
“我总得让她也感受一下,当年我受的那些苦吧,凭什么她来了就时代变了,凭什么我就要被欺负,谁又管过我的感受”。——54岁准婆婆的真心话。


后记
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水平,就像人的心情总会有阴晴圆缺的时候。好的时候尽情开心,不好的时候也争取不太消极。努力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,就是在努力保持稳定的心理健康状态。
叔本华说,人的一生就像一个钟摆,一边是痛苦,一边是虚无。
从精神病性的角度,“痛苦”指的是“偏执分裂心位(状态)”,而“虚无”则指的是“抑郁心位(状态)”。心理不健康的人,就是没能很好的形成规律性的节奏摆荡,而长期固着在两端状态罢了,他们时而偏激固执、时而矛盾纠结、时而抑郁迷茫。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

:
网站编辑
:
xiaohongniang@qq.com
:
未填写
:
未填写
:
未填写

主题75

帖子76

积分238

图文推荐